查看原文
其他

方言与影视(音频)|刘佳暄:《番薯浇米》——闽南回忆录(福建南靖金山闽南话)

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
2024-09-12


   

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,“语言资源快讯”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,而是公众号的管理者,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,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!


人生来去,神明不佑,清欢孤苦,番薯浇米。




《番薯浇米》是一部讲述独具闽南风情的乡土故事的方言电影,“番薯浇米“地瓜稀饭,是留存在闽南人家的普通吃食,是年轻人不会随口提起的一种老去的记忆,是老年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坚守。









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闽南人,观看这部电影就像在看独属于闽南地区的回忆录。番薯浇米,年老的阿婆,看动画猜六合彩,亲人托梦,遇事必抽签,墙角的三角梅,每一个事物都能在记忆里找到原型,影片的每一帧都像是过去生活的影子,让我们这些生活成长在这里的人,看到时会想到,原来,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也可以在电影里牵动心弦,原来,曾经觉得庸俗的三角梅,也可以如此浪漫。一部好的电影值得我们细细品鉴,也希望这部电影可以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。




故事分享






《番薯浇米》讲述的故事就如影片的名字一样简单平淡,讲述的是寡妇林秀妹抚养两儿成家后,发现自己曾经“被需要”到现在“无关紧要”的现实转变,她陷入疑惑。而小她十岁的唯一老姐妹青娥的突然离世给了她巨大触动,已过七旬的她决定要在死神来临之前再次证明自己价值与存在感。在人的帮助下,在“魂”的引导下,在“神”的指引下,她挑战了一项不太可能的任务。在寻回丢失的自我的过程中,透露每一个人生的道路与死的归途。


    主题阐释   




在导演如细水般的缓慢叙述中,电影展现了独具一格的闽南风情,淳朴的闽南方言的对白,展现出创作者对老年人内心世界的探究与思考。正如导演解释的那样,“一个中国人不愿意面对的问题,就是生老病死,一个人到了生命末端的时候,还有没有勇气去打破对自己固定的预设?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挑战。”



以闽南、老人、女性为主题,影片中所主人公秀妹与青娥,是千千万万个闽南妇女的缩影,她们一生劳苦忧愁,她们不被允许表达自己的需要,在她们坚韧勤劳的外表下,是很多世俗的不得已,她们是我们的外婆,是奶奶,是那个和蔼的姑婆,是无数个平凡、丢失自我的女性。而影片中让人感动的正是在青娥突然去世后,秀妹有勇气去打破世俗的预设,迈出那一步,无关结果。



台词分享


“人活一世,不就是为了寻一片屋檐可以遮风挡雨吗,神明也是。”
“讲到当今,鸟为食亡,人为财,想想做人,要看开,死从何去,生何来。”

“有时候看远一点,比较不容易眼花。”



“眼前的事比身后的事更重要。”


(上下滑动看查看更多)


结语


《番薯浇米》作为中国大陆第一部闽南语电影,以闽南、老人、女性为题材,导演把“番薯浇米”作为电影名称的出发点是因为简单而富有韵味,“有点奇怪,但容易让人记住”。但“番薯浇米”中的“浇”字是闽南语“和、拌”字的谐音,这样谐音的取法容易让不生活在闽南语环境的观众产生歧义,无法从字面上理解番薯浇米的含义。

总的来说,作为大陆第一部闽南语电影,虽然存在一些瑕疵,我无法在拍摄手法,光影处理,色彩配乐方面给出专业的评价,但是通过这部影片,让更多的人见识闽南风情,让更多的人听闻闽南语的腔调,让闽南女性走进全球观众的眼中,这是一次了不起的尝试。由衷地希望能够有更多人了解这部电影,特别是生活在闽南地区的朋友,了解这部用闽南语讲述的故事,用电影演绎身边的故事,所以很希望推荐那些身边的闽南人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,看了,你就会有不同的收获,不同的感动。




-End-

本期编辑 | 刘佳暄

本期音频 | 刘佳暄

文字、图片来源 | 网络(侵删)

本期审读 | 胡燕群

责任编辑 | 甘于恩

方言点 | 福建南靖金山闽南话

投稿邮箱|jnufyzx@163.com


往期推荐

乡音乡情(音频) |杨治遥:靖涯《内山赋》(福建漳州南靖话)

方言与景点(音频)|杨治遥:千年夹关(福建漳州南靖话)

特稿丨陈晓锦:《剌桐寻古韵  丝路探方音》序

乡音山水(音频)|王笑欢:大余丫山,清凉一夏(赣州大余话)

方言与景点(音频)| 何洋:避暑胜地,樵山秀绿(南海西樵话)





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,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,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。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,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,积少成多,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。谢谢各位!
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语言资源快讯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